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戏曲
传统戏曲:“剧”与“曲”的整合体
日期:2015/3/18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牡丹亭》情节跌宕起伏,离奇之至,但这情节、叙述这情节的手法和文辞却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安排、处理的。汤显祖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这是一种诗化的情节安排,是用诗的方法来抒情、达意的。这是情节的抒情性。人们熟悉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典型的剧本故事,但莺莺初出场的第一支曲子:“[赏花时]可正是人值强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就使一种炽热的、被压抑的、在胸中汹涌骚动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激情,成了揭开全剧的契机。这是诗的手法,而不是戏剧的手法。同时,几句曲文,就创造出了一个意境,而整个剧情就是在这个意境中展开的,直到《长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都是处于幽怨的氛围之中。当然,剧中也有热闹场面,比如《寺警》就是一个极热闹的场面,但引出一个惠明,作者又以一套[正宫端正好]抒发了壮士的情怀。而且正是在这一场紧锣密鼓、刀光剑影之后,那“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洽洽”,才更显得情深韵长,张弛有度。这是情境的抒情性。这种情形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俯拾即是,诸如: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牡丹亭·惊梦》

  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萍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长生殿·惊变》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