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戏曲
淮海戏的形成与发展
日期:2019/5/14 15:34:53 来源:中国戏曲网 作者:未知 点击:0 
 
 

        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淮海戏步入一个发展转型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浪潮的逐步推进,时代随着发展而转型。淮海戏与兄弟剧种一样,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再加上戏剧文学剧本的苍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呈现出"观众日减、地域日缩、队伍日少"的严峻局面,原建国初成立的十一个专业剧团,部分剧团先后因亏损而解体,目前能够正常演出的剧团不足一半了,原地域范围内的乡镇业余剧团也随之消失。由于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对淮海戏这个剧种声腔及表演等方面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家对戏曲文化的基本政策,一方面作为国家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淮海戏也在其中),另一方在积极推进戏曲文化团体体制与机制的转换。在改革方面,实际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尝试,省淮海剧团、沭阳淮海剧团、灌云淮海剧团先后公开招标团长的做法即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一直到今天,不同层次的演艺集团的产生、充分说明了改革的进程仍在不断加以大力推进。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多年来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实践加以证明,这是一条哲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加以突显。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有些地区得以发展而走向先进,而原本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反而落后了。为什么有些企业在转变调整下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有些企业确因被无情淘汰而倒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发展同样如此,我们清楚地看到,作为戏曲文化的地方剧种,也同样存在着有的剧种及表演团体因不适应时代的转变,在市场竞争中似乎消失,被人们所遗忘;而有的剧种及表演团体在转变调整中得以提升,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观众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省淮海剧团作为淮海戏这一剧种的龙头老大,在步入发展转变阶段中,在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苦撑危局,通过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振兴淮海戏这一地方剧种作出了贡献。该团先后生产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产品,如"豆腐宴"、"小镇有口甜水井"、"临时爸爸"、"任长霞"、"老县长第二春"、"秋月"、"回娘家"、在"买猪卖猪"基础上改编的"赶集"等等。并通过剧团及演员自身的努力,取得两朵梅花、一朵白玉兰奖的好成绩,值得可喜可贺。
        但是,为了淮海戏的生存与发展,从振兴剧种的角度,当前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在转变调整阶段认真思考,并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一是:如何进一步针对观众缺失、地域萎缩的严峻形势,把培养青少年观众作为第一要务;将"送戏下乡"、"戏曲进万家"、"戏曲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使淮海戏这支花在淮海大地得以生存并永远绽放。二是如何进一步遵循"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本原则。生产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产品,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增强剧种的生命力,发挥戏曲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功能作用。三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剧种的自身建设,提升剧种竞争能力。在声腔、表演、音乐等方面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兄弟剧种优秀元素,满足广大观众在听戏、看戏过程中美的享受与需求。四是如何进一步激发演出团体的内部活力。真正建立起按"德、能、勤、绩"的考评机制,这样做,有利于剧团出人出戏。五是如何进一步抓好传承工程,为剧种的发展积蓄后劲。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通过人才培养避免出现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危机局面。   
  
        戏曲文化是社会产品,它是传统与现代先进文化的统一,如何在转型调整中保护与振兴地方戏曲,这确实是件不易的事;它是属于"三位一体"的工程,首先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专业艺术团体的内部机制转换及全体演职人员的尽心尽职,再次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淮海戏这朵百花园中的荷花才能生存下去,并且越开越美。

(来源:中国戏曲网)

0
上一篇:黄梅戏声腔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