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绘画
现代性与“中国式”油画
日期:2018/3/24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当年邹一桂嘲讽西方油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小山画谱》)是嘲讽西方油画虽写实,却没有中国画的笔墨意趣。这里固然有一种排外心态,但也确实道出了相当程度的真实。

  西方油画自达·芬奇以来,始终奉行“摹仿”(mimesis),即写实“形似”为最高原则。而中国人很早就了悟了“形似”的局限,没有把“形似”放到最高地位,而把“气韵生动”奉为至尚。中国人几乎从一开始就明了:仅仅“写形”还不够,更重要的乃在于“传神”,所谓以形写神,形神皆备。等到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已是老生常谈矣。

  在这样的绘画精神源流中,中国油画也应该以“气韵生动”和“传神”为最高要旨。现在有大量写实的油画,画家竭尽所能以求“形似”,但画中人物无“气”亦无“神”,是死的,一幅死画!中国审美历来不崇尚过于“写实”。有些理论家提出“意象油画”或“写意油画”,大约正是针对这类过于“形似”的“死画”而发。

  一幅画应当有意趣,有品味,有格调,有意境,无论国画油画皆然。中国油画既然是中国人所画,又为中国人欣赏,当然应当采用中国人的审美欣赏标准。

  在油画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有的中国画家完全是把油画当作是一种新材料,只是把水墨换成了油彩,一如既往地表现中国画意境。我前两年曾在北京《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看到一幅俞云阶先生1948-1949年间画的南京雪景,那种朴素,那种全未受西方画风影响的自然自发风格,让我动容。颜文梁先生的许多画,也是这种中国画境纯朴的油画展现。

  还有大量的情况是,中国画家借鉴了西方油画某家某派的风格,来画自己的画。这也很正常。有人借用印象派,有人吸收纳比派,有人取法维也纳分离派(克里木特),有人类似巴尔丢斯……不胜枚举。这样的形式借鉴不是问题,关键是借鉴的形式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觉,是否能为中国人欣赏。或者说,是否有中国艺术的意境和趣味。

  当中国人在西方油画中寻求自己亲切或亲近的艺术风格时,我个人觉得西方象征主义(如法国的夏凡纳等、维也纳分离派、英国拉斐尔前派等也可归于象征主义一派)和超现实主义(如马格里特等)两种风格,比较切近中国人的绘画感觉。象征主义绘画写实,同时有文学性,常常有耐人寻味的意境。何多苓的早期油画,其实属于象征主义一路,特别感动中国人。超现实主义绘画,经常把一些似乎无关的东西并置在一个空间里。如马格里特的《胜利》一画:寂静的海岸上,凭空竖立了一个门框,中间飘逸出一朵云……这里面有一种中国人熟悉的诗意。何况中国的诗歌也常常将不同的意象并置在一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