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式”油画
西方油画传入俄罗斯,后来产生了俄罗斯风格的油画。油画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中国有没有产生中国风格的油画呢?这其实涉及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技术样式,诞生于西欧一隅之后流传于世界各地,究竟有没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可能?
尽管中国油画事实上已经表现了一定的中国特色,但理论上自觉而有意识地去探讨、肯定这种中国特色,似乎还没有充分展开。
在这一点上,我以为中国绘画界远不如音乐界。中国音乐界似乎很早就肯定了钢琴的中国风格,并且将“中国风格”推向国际。1996年,在电视上看到北京举办过“中国风格钢琴国际大奖赛”。该赛事明确以中国风格作为参赛标准。无论作品来自中国还是欧亚各地,都必须表现“中国风格”。听罢数曲由欧洲人创作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尽管乐曲旋律还留有欧洲钢琴曲的遗韵,但人们依然可感觉出作者们试图用自己的心去理解、阐释甚至创造“中国意境”。结果,获奖的是几个类似“侗家月夜”(大意)标题的曲目。这次钢琴大奖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我就自问,什么时候中国也能举办“中国风格油画国际大奖赛”?
中国油画的中国风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显然与中国“当代艺术”(以超越绘画、概念装置为主要形式)声势日盛有关。在这种背景下,绘画本身的存在理由都成了问题,遑论油画的“中国风格”!
当然,近年还是零星可见一些对“中国风格”油画的探讨。比如有人提出了“意象油画”或“写意油画”的概念,都是试图从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角度作出的探讨。
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深入的研究,只有一些非常不成熟的粗浅想法。试作表述,大略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