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绘画
现代性与“中国式”油画
日期:2018/3/24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但西方艺术的现代性也有与生俱来的两大局限性。

  第一,现代性一味强调“时代性”,崇拜时间意义的“进步”,而忽视空间意义的地域文化。事实上,艺术除了时代变化的制约,同时还受民族地域文化的制约。时代变化很快,而地域文化的影响却绵长而久远。时代的影响常常是短暂的“时尚”,过而不留。而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却深沉恒在。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有“迹有巧拙,艺无古今”,可谓否定艺术的时代性。中国古人讲“不入时趋”,也否定时尚意义的时代性。
  法国人丹纳提出著名的制约文化艺术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时代性不是唯一的要素,种族环境,即民族地域,也是决定艺术的要素。现代性仅仅强调时代,忽略种族环境,显然是片面的。提出“现代性”概念的波德莱尔也明确宣布:“现代性”只代表艺术的一半,那不断变化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不变的。变化的那部分是“艺术的躯体”,永恒不变的是“艺术的灵魂”。②任何艺术,任何美,都是永恒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组合”(composition double)(同上)。说得太好了。其实,这也是时间与空间,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组合”。过于追求时代性或过于追求民族性,都不足取。拙文《笔墨未必随时代——“时间崇拜”》,可资参阅。③

  第二,现代性一味强调创新,那种革命决裂意义上的创新,怪力乱神或概念空洞,甚至暴力血腥,无所不用其极,最终流于程式化,无新可创。创新当然是艺术的金科玉律,但创新不应是绝对的革命决裂,而是相对更新。有变(时代性),也有不变(永恒性)。形而上之道不变,形而下之器才变。

  我以为,中国文化的“通变”概念,是创新的最高境界。拙文《通今古之变,判雅俗之别》④有言:“通变不是革命,不是与过去、传统决裂,不是将现今与过去、现代与传统截然对立起来,然后以现代之名义否定传统,而是在同一个文化源流里既‘通’又‘变’,既因又革,既承传又出新。”

  又:“中国文化讲通变,把通字放在变之先。首先是通,然后才是变:通决定了变。可谓通是第一性的,变是第二性的。通变也常与‘变通’相联。但通变是总法则,变通是手段和结果:由变而通。这是中国人的高明!这才是中国文化艺术应对时代的最高智慧之所在!”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