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万万的家庭,每个父母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不能说怎样做就算合格。但是既然为人父母,就是一份社会责任,就要做好当父母的准备。

别依赖早教,先做合格家长
很多家长都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寻找早教机构,花钱买教育,花钱买培养。但是,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却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孩子,那么什么样的家长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心理科专家王爱华。
婴儿期不要频繁变更抚养人
不久前,王爱华接诊了一位小病人,这个叫做铭铭的小男孩只有4岁,给人的感觉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家长说,铭铭每天都要买东西,不管是从幼儿园回来,还是周末路过商店,铭铭总是要拖着家长买东西。
王爱华仔细询问病史和抚养过程发现,铭铭的父母都是医生,工作非常繁忙辛苦,没有时间照顾孩子。铭铭4个月的时候就被送回了老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由姥姥姥爷带。到两三岁的时候,铭铭要上幼儿园,他又回到北京,由爸爸妈妈带。
王爱华说,孩子,甚至包括成人的心理情绪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婴儿期。
在铭铭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突然变更抚养人,就出现了两次严重的情感分离。因此,在孩子1岁以内的婴儿时期,不要频繁变更抚养人,包括更换保姆,否则形成不了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就很难建立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小朋友接触交流也会存在困难。
在婴儿期,有一种叫做“母婴依恋”的关系正在形成。在这个时期形成一种稳定的、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对日后的情绪、人际关系发展,会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
同是4岁的涛涛也被妈妈带来向王爱华求助。妈妈说,涛涛的脾气暴躁、冲动,爱跟人打架,还喜欢跟人吵闹。没等医生询问家长平时的相处状态,妈妈就主动检讨:“估计是我的问题,因为我平时脾气也不好。”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涛涛妈妈回家后,把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对孩子高声呵斥、打骂,或者是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
王爱华说,儿童的情绪障碍受后天的影响较大。情绪障碍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不安、烦躁、焦虑等。孩子会不高兴,总是哭,哄也不哄不好, 吃、睡都不好,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还有一种情绪障碍,是以躯体症状所表现出来的,看似躯体疾病,实际上背后是心理问题。例如不明原因的疼痛,头痛、肚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