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整本书阅读”系列⑤
得法
所谓“得法”,是指在参考和借鉴专家、学者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之后,尽可能得出或者确定的最适合我和学生的读书方法。
近些年,和学生读《论语》,我主要参考和借鉴了以下专家、学者的阅读方法:如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的读法;石毓智《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解读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读法;钱宁《新论语》“打破《论语》原有章节顺序,以‘仁’为核心,提纲挈领”的读法,等等。
我确定我和学生的读法是:先读出《论语》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然后从后一种结构形态入手,去读《论语》的整本书。
第一种结构形态我称之为显性的、静态的“外结构形态”。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件,不急于读正文,先读“导言”(“导读”),看“目录”,再看正文每一篇标题下的简要说明。如《学而篇第一》下面标明的“(共十六章)”;《为政篇第二》下面标明的“(共二十四章)”,弄清楚《论语》的篇章数目。
第二件,上网输入“论语”“结构”等词可知:《论语》上论十篇,主要讨论或展示孔子的理念,以及孔子如何用这些理念来教导弟子。下论十篇,主要讨论孔子的行道方案、行道实践,以及行道失败以后他的心态。
弄清楚《论语》的“外结构形态”,有利于整体把握全书内容。
第二种结构形态我称之为隐性的、动态的“内结构形态”。
与诸子著作相比,《论语》的结构形态比较特殊,有学者认为《论语》是一本“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本学生“追念老师”的“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