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上写:
如果你想把儿子忘记带的午餐、书籍、作业、用品等拿给你的孩子,停!
请转身走出这栋大楼。
你儿子会在没有你在场的情况下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孩子自己忘记带东西,不许家长们专门送给他们。
忘记带午餐,很好。饿一顿你会记住,如果你不想饿肚子,就想想怎么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同学们分着吃;
忘记带书,很好。想办法去借,或者自己回家补上这堂课。
每个人应该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做不好就得自己承担后果。
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的理念。
催促不仅给父母和孩子制造了紧张情绪,还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
我对你没信心,我必须要一直监视着你,不断提醒你做每一件事,你才能按时做完。
难怪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搭配——一个没有计划的孩子和一个唠叨催促的家长。

03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
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
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狂躁和沮丧的情绪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
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来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