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你的唠叨,毫无意义
什么叫做唠叨?字典上对唠叨的解释是,指人反复的说着同一件事情。试想一下,当有人在你耳边反复地念叨同一句话,你烦不烦?心情烦躁的情况下,自然想着要去叛逆,而不是听话喽!
唠叨这个词,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唐僧,仿佛妈妈对孩子唠叨的话,就像是唐僧嘴里念出的经文一样。
我的朋友罗静(家长必读讲堂 特聘专家),是中科院的心理学博士,曾经告诉过我,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关于它的解释是这样的: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白点,就是:你越是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
站在我们大人的立场上来说,对孩子唠叨,是在不断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意思,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在管孩子有没有听进去,自己爽完就算了。
而对于孩子来说呢,爸爸妈妈说的那些话,根本就不是在跟他沟通交流,更像是父母的一种自我发泄,跟他自己没什么关系。所以,孩子自然不听话了。
唠叨,只会削弱语言的力量,你说了那么多,孩子未必能消化。其实沟通,尤其是亲子间的沟通,因为有“血脉”的联系,有时候更无需多言,适当地留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更容易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问问你自己,你真的会爱孩子吗?
说到爱孩子,我想先问父母一个问题:你们每天回到家以后,看到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的很多父母,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作业写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包括家长平时表现出来的关心,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经常听到这种话,心理年龄还不太成熟的孩子可能会想: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我的学习成绩?于是孩子表现的更加叛逆,希望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
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当然爱孩子了,根本不用说。而且关心孩子的成绩,也是想让孩子将来能生活的更好嘛。可是,爱是首先需要被表达出来,才能被感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