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声乐
山歌和小调的区别
日期:2017/3/20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山歌与小调都是民歌的表现形式,民歌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山歌与小调如何区分呢?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的主要功能是抒发心中喜悦之情或倾诉郁结在心头的愁闷。在我国一些地区和民族中,山歌常常是“情歌”的另一称谓。山歌的即兴性很强,曲调和歌词常根据需要而变化。

  山歌又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是山歌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集中而单纯地体现了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分布甚广。有北方的信天游(如《篮花花》)、山曲和爬山调(如山西河曲的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内蒙爬山调(如《阳婆里把柴嘹哥哥》)、花儿(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南方的江浙山歌(如《对鸟》)、闽粤赣客家山歌(如江西的《兴国山歌》)、西南山歌(如南山歌《槐花几时开》)等;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作“田秧歌”,主要唱用于插秧、耕田、车水等劳动中。劳动时,为了鼓舞情绪,提高工效,就要唱田秧歌(如《黄山秧歌》、《一根丝线牵过河》)等;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吆喝牧畜或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儿所唱(如云南的《放马山歌》)等。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多唱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它的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演唱对常有丝竹伴奏。

  因流传范围广泛,使小调的内容更加深刻,更加典型,音乐形式也更加规范,使用的音乐手法也更加复杂和丰富;小调传唱的社会阶层比较复杂,也给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复杂性。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吟唱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较强的小调,例如儿歌、摇儿歌(摇篮曲)、哭调、吟诵调、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其音乐特点是: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腔少,结构比较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如山东成威儿歌《花蛤蟆》、辽宁新金的《摇篮曲》等)。

  谣调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其音乐的地方性比较浓。传统谣调有:长工诉苦歌(如陕北的《揽工调》)、妇女受苦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情歌(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生活歌曲(如河北昌黎民歌《绣灯笼》)、嬉游歌(如辽宁长海的《猜花》)等。

  时调是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的小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剪靛花调(如河北南皮的《放风筝》)、鲜花调(如江苏的《茉莉花》)、银纽丝调(如河北中部的《探亲家》)、无锡景调(如江苏的《无锡景》)、妈妈娘糊涂调(如辽宁海城区《妈妈娘你好糊涂》)、绣荷包调(如山西的《绣荷包》)、对花调(如陕北的《对花》)、叠断桥调(如安徽六安的《穿心调》)、杨柳青调(如江苏扬州《杨柳青》)等。

  山歌、小调两者鲜明的特征在于节奏,山歌音乐节奏自由和悠长,小调音乐节奏规范和均衡。抓住这两者的节奏特征,就可以凭听觉识别该民歌属于哪类体裁了。

0
【延伸阅读】
山歌 2015-03-18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