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声乐
山歌和小调的区别
日期:2017/3/20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山歌、小调

  【山歌】 本区最为盛行的民间音乐是山歌,山歌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音域较窄,徵调式多于羽调式,其余调式较少见,音阶多为自然五声音阶,主音大都是终结音,且常为全曲的最低音,曲式为上下句的反复或“启承转合”的四句头结构。由于地理环境、习俗和方言的影响,形成3种各具特色的山歌。一是客家山歌,流行于长汀、武平、上杭、永定等县,以曲调绵长、字少腔多为特色。二是龙岩山歌,流行于龙岩及漳平山区。三是连城山歌,流行于连城县及连城、上杭、龙岩三县市的交界区域。龙岩、连城山歌以节奏急促、字多腔少为特色。山歌向无伴奏,歌手自由掌握音调高低和曲调长短缓促。建国后的专业歌手演唱,始以竹笛为主,后又加入手风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伴奏。1984年起,电声乐器也被采用。山歌有单唱、对唱、盘歌,在群众中世代相传,蔚然成风。

  【小调】 大多以江、浙、皖的“茉莉花”、“泗州调”、“扬州调”、“凤阳花鼓”、“照九州”、“十月怀胎”、“孟姜女”等曲调为基础,融合闽西山歌的特色,具有地方风格。内容大多是生活习俗和儿歌,婚有“哭嫁歌”,丧有“哭丧歌”,读书有“吟诵调”,卖货有“叫卖调”。在流传过程中,一部分小调被地方戏曲音乐、民间舞蹈所吸收。

  苏维埃和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工作者大量运用旧曲调填新词,歌唱革命,鼓舞斗志。其中较著名的有:1930年12月用孟姜女曲调填写的《夺取漳州的先声》,用闽南锦歌调填写的《梭标缴到盒子枪》,用闽西汉剧串调剪剪花填写的《动员丈夫当红军》,用江苏民歌走娘家填写的《加入儿童团》,用流行歌曲《可怜的秋香》填写的《可怜的白军》,用日本民歌调填写的《工人歌》,用教会歌曲圣经调填写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和《团结就是力量》,用苏武牧羊调填写的《红军纪律歌》,用苏联圆舞曲填写的《八•一歌》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游击区群众秘密传唱的革命歌曲有《千里北上去抗日》、《专心革命走天涯》、《不怕白鬼来烧楼》、《革命哪怕费心机》等。建国后,传统的民间小调,又作为音乐创作素材,谱出一批在省、地会演、比赛中的获奖作品。

  山歌的形态特点:

  1、节拍、节奏较自由(即便主体部分节奏规整,也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呼喊(如《弥渡山歌》)。

  2、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3、上下句结构的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体的)。

  4、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小调的形态特点:

  1、节奏较匀整。

  2、旋律进行较婉转、细腻。

  3、多为起承转合的规整结构。

  4、歌词往往有多段(分节歌),并常用长短句。(来源:中国音乐网)

    0
    【延伸阅读】
    山歌 2015-03-18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