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描:

“勾”和“描”都强调“中锋”用笔(如图二)。因为这种笔法多用于对描绘对
象的造型。很早就有理论提出“骨法”用笔,这个“骨”字既有人体骨骼的意念(与血肉之躯相对应而言),同时又有坚实、有力、支撑的的内涵。在古代的绘画经典理论中还提出了“气韵生动”的标准,作为评定中国绘画品位高低的首位要求。普遍认为,这是针对绘画作品中笔法优劣的考评。中国人按自己的哲学观念,常常运用“气”这个抽象的概念。我们解读这个“气”字,包含着用笔的流动性,要求用笔流畅,犹如气流一般;而“韵”,则进一步要求用诗的韵律来规范用笔时的时空运动,使其运动中有节奏性的、诗一般的美妙韵律。因此,我们不能只简单的提出用笔“有力”、“有弹性”的要求,重要的是赋予笔墨以生命感,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趣味。
有的专家评论某人的绘画时说:你用笔的线条还“嫩”,言下之意是还不够“老练”,不够成熟。因此,作为一名中国绘画的初学者,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去掌握和体验线描的内在要求,不仅是外形的美,重要的是内在的美。
皴擦:
“皴”从中国字的字义讲,是指皮肤受冻后的裂纹,这里是指古人用来表述中国绘画中的一种用笔方法。勾描笔法可以造型,却不能完成所描绘对象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的笔法是用侧锋淡墨或浓墨画出纹理,用以表现山石阴阳面(光暗面)或树干的立体感及各种纹理,丰富被描画对象的视觉感受,尤其在山水画中用得很多,而且历代名家还创作造出了不同的名目和方法,是中国绘画笔法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