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亲子育儿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需要经历三次失望
日期:2023/10/17 8:46:13 来源:中国艺术教育网 作者:中国艺术教育网 点击:0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陷入希望落空的失落之中,但有一些“失望”却是我们必须经历的。在健康的亲子关系里,至少要经历这三次失望,孩子才有可能拥有扛起未来的力量。


第一次失望

01

孩子的成长,是与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别离


有位妈妈曾留言道:“儿子入园的第一天,没有哭,也没有像其他小孩一样吵着要妈妈,我交代几句,他马上头也不回地跟幼儿园老师走了。”儿子的表现让她哭笑不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好像有点失落。这种感受,很多妈妈都不陌生。

当孩子不再像婴儿时期那样黏着自己的时候,我们多少有些怅惘落寞,甚至还会怀念当初孩子对我们的那种依恋。原来,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渴望孩子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独立,而独立则意味着我们不被孩子需要。

这就像是一种矛盾,我们爱孩子,但最终却要“推开”他,让他离开我们,独立生活。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经历无数次这种分离:


出生是与母亲肉体上的“分离”;紧接着,;离开妈妈的怀抱,蹒跚学步;然后开始断奶、独立入睡;再然后,入园,上学,渐渐走出家门......等到成年后,孩子就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远方求学或工作.....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避开占有和控制,帮助孩子完成这种分离。


有这样一则视频:
小女孩上小学的第一天,含着眼泪问妈妈:“我想妈妈和我一起去上学。”妈妈带着微笑告诉她:“你知道的,我不能陪着一起哦!不要怕,你可以一个人去的,没问题的!”在孩子走后,母亲站在原地久久不肯离去,眼神中,有欣慰,也有落寞。


父母对孩子的牵肠挂肚是一种很难控制住的天性。但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孩子的人生,承担结果的只有他自己。唯有放手,孩子才能羽翼丰满地飞出父母的世界,在快速多变的社会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第二次失望

02

父母对孩子的话语权是有有效期的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前喻文化”,大致意思是在传统社会里,赋予了父母不可违抗的权威,晚辈需从长辈那里学习经验。所以在过去的教育里,父母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但这句话放到今天,往往会换来孩子的激烈反抗。很多孩子,上小学就知道用什么样的话堵住父母说教的口。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如今的孩子们都在要求话语权。这个时代,孩子的心理需求已经变了。心理学家陈默就曾经说过:“现在孩子的特征之一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喜欢顶嘴,而这就是因为孩子渴望发表意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拥有发声的话语权。比如,你跟孩子说:“好好吃饭,别挑食!”他马上就能回:“你和我爸不也挑食吗!”大人马上就有一种“失去威信”的尴尬。

另一方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接触到信息面非常之广,早早地发现了父母并不是那么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孩子越小,越是会格外地信服父母,把他们说的一切都当真。这一点,年轻的父母就能体会到,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的话是绝对的正确。但到了今天,孩子们获取的信息方式之多,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预料,他们很容易就发现大人的“无知”,甚至还会质疑他们的“教育”。

这一切,都让如今家长的“话”没那么好使。孩子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深深影响了父母话语权的“有效期”,很多孩子叛逆不仅来得猛,还来得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有效的时期,一般来说是3岁到13岁。这不是说13岁后的教育不重要,而是如果没有把握好13岁前的黄金时间,到了青春期,教育会变得吃力。

在这个黄金期里,父母教育孩子不仅要用心,更要有耐心,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重中之重。唯有建立起亲密情感联结,对孩子的教育,才不需要靠威慑。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