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大概率会是平凡的
这句话听上去很刺耳,却是扎心的事实。
北大教授丁延庆聊起女儿时曾说:“我小时候是‘神童’,我闺女跟我比差太远了!那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我们的孩子,终将成为平凡的“大多数”,甚至是不如父母的“大多数”。这不是在劝家长“躺平”,或是早早地接受孩子的平庸,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因为过高期望而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好,其他任何事都不会成为问题;如果学习不好,没问题也要挑出毛病来。前者剥夺了孩子成长中的责任,后者摧毁了孩子成长的自信。
还有很多家庭,仅仅因为学习,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一位对孩子十分严苛的爸爸认真地说:“只要孩子把成绩搞上去,他以后怎么恨我都没关系。”而这两者之间,一定要是对立的吗?从孩子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家都是奔着“前几名”去的。但事实是,普通班级里如果40个孩子就那几个,剩下的30多个可能在中游、在下游。孩子达不到我们的预期,说实在的:很正常。问题是,有的家长的失望和焦虑马上就投射到孩子身上。
曾经有个妈妈说: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考试几乎都是班里第一名,渐渐我没办法接受他考不好,考不好就想批评他。小学成绩本身就有很大的欺骗性,短暂的落后对他们未来的影响十分有限。可惜不少父母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放弃和打击,在孩子学习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破坏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孩子在学校里背负着学习困难的巨大挫败感,回家又要面对来自父母的长吁短叹。
望子成龙,是很美好的愿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父母更重要是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的普通,接纳我们自己的普通。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和孩子是合作关系,想办法帮他,而不是总想着责怪他。父母对孩子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放下过高的期待,不断调整养育方式,给孩子具体的帮助。孩子没那么优秀不可怕,短暂的落后也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看见他的需求,理解他的无助,陪他走好每一步路,让孩子在你的教育中,看得到希望,看得到努力的方向。
家长的心态摆正了,即使是现在不被看好的孩子,未来也能活的充实而丰盈。
(来源:中国艺术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