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教育沙龙
创造性转化价值
日期:2018/4/23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学生艺术表演比赛等项目。中小学也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开设某些艺术课程,学生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课余学习钢琴、绘画、书法等艺术。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无可非议。然而,动机和目的直接影响到结果。动机又直接受认识的制约。教育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人塑造成有教养的完整的人,教养就是素质。可是,在文理科隔膜,学科等级化的时代里,艺术这个素质教育内容处于知识等级的最下端,“素质教育”则暗示出艺术教育是补充性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回溯历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今天艺术教育成为辅助性的学习内容是难以让古人接受的。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性格,他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游于艺”不仅是实现德、道、仁的精神与技能保障,而且为之树立了最高的品质标杆。柏拉图则有着“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这个重要思想。他对于艺术的智性作用的认识与孔子不谋而合。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导师的艺术思想,系统地论述了影响深远的模仿说,并把艺术当作一切研究的方法论模式:“所有技术的本质就在于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在于研究这背后的技巧与理论,在于从创作者而非创造过程本身中寻找原理。”文化的差异,并不会隔离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艺”虽与西方的“艺术”概念不同,但对于艺术的教育和智性功能认识相通。从中国古代画论可见,孔子的思想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通过艺术进行教化,培养君子,而这种教化并非如今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即课余爱好或特长训练,而是赋予治国平天下才能的必修课程。这点与欧洲17至20世纪初叶盛行的“大旅行”异曲同工。在那几个世纪里,欲成为绅士,成为有用之材,就必须游历意大利。

  教育的目的绝不止于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像艺术创造者那样富有想象力地组构新知识世界的能力,或者说,通过知识学习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将之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借助艺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个人与社会技能,激发其创造力,唯有此时,我们才能真正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机制,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鉴此,我们可以重温孔子的教育理念,《焦氏笔乘》对之作了恰当的诠释:“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所谓圣人,即具有健全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有效处事技艺的健全之人,这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又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在其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所指:“文化乃是思想的活动,乃是对美与人文情感的感受性。支离破碎的知识与之毫不相干。仅仅博学多闻之人,乃是世界上最无用的讨厌之人。我们旨在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有某种专业知识的人。专业知识为其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引领其进入如哲学一样深刻、如艺术一样高远的境界。”

    (来源: 光明日报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