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一般认为,印加文明没有成体系的文字。图为印加文明的马丘比丘遗址
如果一个社会已经产生国家,那么谁也不会否认它已经迈过文明的门槛。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
大约在5800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而在5300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良渚古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有40到60米厚。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1200万立方米。据推测,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1000人连续工作十年。没有相应的社会调动能力,这是难以想象的。
良渚文化的墓葬、居址、聚落都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区分,俨然是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鼎、豆、壶、璧、钺、琮等礼器,都见于良渚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特质“礼”,或已出现。
在20年前,良渚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尚有争议。而随着良渚古城以及周边水利工程的发现,良渚文化属于“文明”已经没有什么疑义。
良渚文化的发生,根植于上山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它是本土发生的文明。良渚文化在距今4300年左右消亡,但它的一些文明要素,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时有闪现,它融入了中国文明的肌体。
据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的说法,世界独立发展的文明主要有六支,分别是古代的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中美洲和安第斯。是为六大原生文明,中国文明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自主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发展进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中国文明便与西亚、中亚有着间接的接触。小麦、黄牛、绵羊、山羊、马、战车、青铜冶炼技术等逐步传入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外来因素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中国文明的创造者生于斯、长于斯,与今天的中国人血脉相连。中国文明的产生也不是建立在冶金术、小麦、战车等基础之上的,它们主要是“龙山时代”之后传入的,中国文明在此之前便已确立基本框架。它们传入之后,也并没有改变中国文明的性质。
金属冶炼技术是当时的高端技术,它是否外来尚存争议。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的祖先在掌握冶金术之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块范法和失蜡法的高超运用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实用工具比例很小。原先用陶器制造的鼎、豆、壶等礼器,换成了青铜质地,但它们“礼”的内涵没变,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特质。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是很正常的事,人类的发展历史,本身是技术和物种交流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冶金术不是最早出现于古埃及,便否定古埃及文明的原生性;战车是舶来品,但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先民同样没有发明权。
人类文明是多元的,早晚、优劣之争并无必要,由此生发的过度自尊或自卑更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