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今年的国际母语日致辞:“语言积淀着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及身份认同;语言传递着我们的经验、传统与知识。语言的多样性反映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生活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语言多样性所具有的战略眼光,给我们带来宏大而深邃的思考。
这些致辞,表达了母语与社会文明发展之间的深度关联。可以说,母语蕴藏着文明延续的全部秘密和文明发展的未来希望。教科文组织承诺确保语言的多样性,其实就是维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多元化,保障地球文明形态和品格繁富持久、灿烂多姿,保障人类各个种族、国家、区域所有群体的精神创造之多种途径和深远空间。奥德蕾·阿祖莱表示:“不同层次级别的生命,都是根据宇宙向上发展的需要而被不同层次级别的创造者创造的,都有着各自的职责与义务。”
智慧生命服务于宏伟宇宙,就是以独特的母语创造个性化的文明。就此而言,母语其实是人类非物质遗产的核心“年轮”,保护母语就是促进人类非物质遗产的核心“年轮”,进而确保地球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捍卫语言的多样性,尤其支持多语言国家重视母语及本土语言的开放语言政策,并始终着力推广以母语为核心的普及化语言教育。各种族人口不应有优劣之别,各种族、各国家的母语亦一视同仁,从而开辟各种形态的文明朝着特色化的方向自然发育、生长和繁荣。地球文明的未来命运就取决于这种语言的多样性,特别是取决于母语教育的实质性推进。
奥德蕾·阿祖莱认为,“儿童用母语学习的效果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这样,各国母语教育作为其他课程内容教学的先行者,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不妨说,母语教育是落实整个教育体系的“伟大奠基礼”。
新时代中国母语教育的发展战略
正值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在世界语言大会所发布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已经成为五大建设中“文化建设”的要义所在。“国家语言能力”是一个庞大繁富的体系,其中核心部分就是汉语母语教育的优化与全民母语能力的提升——空前增强中华民族通用语(这是母语概念的派生定义),即汉语的表达与创新能力,并使之升华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坚实根基。
环顾全球,展望未来。作为打造文化创造力的中国母语教育,无疑成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正如《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增加国家语言实力,提升国民语言能力。”近年来,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作为国家语言文化发展战略的“语言能力建设”,他面向世界强调“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