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国学文化
民族文化的象征
日期:2018/5/9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在今年的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主题是,“语言多样性和多种语言:可持续性与和平的基石”。

语言是音、形、义三者高度融合的结晶,最为深刻、精细和丰富地表达、诠释、记载着特定地域的种族群体对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理解。民族的本源性语言作为对母语最初的释义,极其深刻地创造着一个民族的主要文化产品,成为民族文化的第一生产工具甚至创新载体,值得我们予以深度审视。

母语是民族凝聚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51年就对母语提出比较确定的一种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这个定义,概括了母语的基本特点。就功用而言,母语是内部语用(思维)与外部语用(输入与输出、接受与表达)的最常见工具;就来源而言,母语是自幼习得而非单一化“学得”。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乳汁,滋养着该民族新人的成长和壮大,而不仅仅是给学习者提供信息和知识的认知符号。母语充满了情感的魅力,是最温馨、感人至深、安栖心灵的“家园”,是最蕴含精神营养、最能促进心智健康生长的“母乳”,是孕育灵魂、唤醒思想的唯一“摇篮”。正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所阐述的那样:“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天赋情感和精神特色的母语,对民族的成长与深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而且,正是因为母语这一超越单纯认知元素和技术层面的情感特质,赋予青少年个体对自己民族深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人的一生可以远走他乡、漂泊天涯,但是心灵最后总是寄寓在母语所构建的精神家园中,所谓“叶落归根”的“根”,其实就是乡音俗语所构建的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母语文化”。思想可以向世界开放,情感总是在熟悉的乡音中获得亲切感和满足,尤其是由母语所承载的民族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催生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存在价值的自信心。这样,母语成为一代又一代民族新人们悠远生长与发展的“精神脐带”。因此,一个失去了母语的年轻人,就是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资质。母语消解之日就是民族灭亡之时,母语强盛之日就是民族兴旺之时。

正如2018年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上的表述:“母语:凝聚的力量。”这种“软实力”可以制胜一切有形物质的“硬实力”,当然远远超越了所谓的认知符号,升华为民族生长和文化繁荣最坚固的“凝聚的力量”。

多种语言是多元文明的根本保障

2008年是“国际语言年”,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表示:“语言消逝时,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也在逐渐消退。此外,我们也遗失了确保更美好未来所需的各种宝贵资源——机遇、传统、记忆、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0
上一篇:智慧是什么  
下一篇:中国茶文化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