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恽南田曾经说过:“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恽南田《瓯香馆画跋》)南朝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列举“六法”: 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于首要之法。而南田谓“有韵有趣谓之笔墨”,则将笔墨与气韵置于同等共生的地位。
由此可见,笔墨在受传统影响的中国画家心目中的地位。当历史走到20世纪,受西学的影响,先有笔墨还是先有画面,如同是陷入了“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样的争论中。西方学者A. L.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曾对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通过符号而获得和传播的、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模式,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杰出成就,包括它们在人工制品上的体现;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传统的(即有历史根源的和经过挑选的)观念所构成的,特别是同这些观念密不可分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中西方文化,它的基本核心都是由传统的观念所构成的,那么,作为文化之一的中国画,更是要遵循此条规则。
唐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宗炳《画山水序》中曰:“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从以上例子中可见,依中国画论的角度,中国画的品评术语皆来自老庄思想,如张彦远之“物象”、宗炳之“道”、“物”等。从中国总的艺术传统来讲,老庄思想对其影响也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