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琴挺累的?但是乐理啊,视唱啊,练耳啊,那并不是增加负担。信不信?非但如此,这三位好基友,要学一起学,帮助多多的~~
1、练耳与乐理的关系
按一般要求,练耳所须完成的学习计划分别是: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记,而这些也都属于乐理的研究范畴,音程、和弦听记的正确与否不仅取决于所听的音是否准确,还有记谱法或者等音的区分。例如一个简单的和弦D#F#A为增二和弦,但是经常会被一些学生写成D#FbB,虽然实际音响相同,但是因为忽略了和弦构成的规则而导致了听写错误。
同样,旋律听记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调号的规定问题。例如:传统七声调式中主要有正声、下徵 、清商二种音阶,以G徵正声(C宫)音阶与G宫下徵音阶为例,二者音列相同,所以学生在听记旋律的时候,可能会混淆,这导致很多学生往往音准、节奏写的很正确,但是在调号的判断上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运用乐理的知识来解决。谱例见下。

练耳在乐理的学习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乐理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音程、和弦、调式三大章。音程、和弦的构成以及调式的判断,可以理论上讲解概念,但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区分,就不会理解它们之间真正的不同。例如:在学习乐理时,讲到音程度数,可以在钢琴上听辨,运用首调音感的听觉,分析音响效果是协和的、不协和的,感受色彩是明朗的、暗淡的,再从一个作品中找到这个音程,分析它所起到的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这样乐理与练耳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理论层面上的含义,又可以具体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唱可帮助提高听觉
人的五官相互关联,又以听、说关系最为密切。“视唱”是用人声准确反映谱面规定的定量的音高、节奏和定性的力度、速度、装饰记号与表情记号,还要表现出对律动、音程和调式等方面感性的认识,达到准确、生动的再现音响。
如何加强视唱与练耳的联系,是建立正确的音乐听觉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出“若一志,无听之以耳,听之以心”的观点,意思是应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不是用耳听,而是用心听。这也是对“听”最好的诠释,其实,唱是用心听,听是用心唱,唱与听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