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播,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皇帝书家不仅中国有
在中华文化的范畴内,书法只需说是基于汉字的艺术,到了国外,那就必须定义为:书法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汉字的艺术。因为,书法绝不仅仅是外在的书写技法,还包涵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情感。
尽管汉文字书写的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却开始于造纸术发明以后。造纸术的外传,也让书法走向国际有了可能。早在两汉交替动乱时期,大批汉族难民涌入朝鲜半岛,便带去了造纸术。20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某古墓出土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造纸术外传。而造纸术传到西方则是经由阿拉伯人之手。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人在西域发生战争,一批工匠战败被阿拉伯人俘获,其中就有造纸匠。在那场战斗中被俘的唐代史学家杜佑的侄子杜环,回国后记叙了中国工匠传授阿拉伯人造纸术的情况。
书法随着中华文化在国外系统传播,当推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809年日本嵯峨天皇登基,他酷爱汉文化和书法,其本人成为当时名重一时的3位全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三笔”之一。此外,据说日僧空海留学唐朝,刻苦专研王羲之书法,几可乱真。相传唐朝皇宫殿上的王羲之书法因墙壁损坏以致墨迹不全,请空海补写后几与原迹一样。这个传说记载在日本史书《高野物语》。其后1000多年,中日书法一直交流不断。
1987年,为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中日书法家50多人聚首兰亭,缅怀先贤,畅叙书艺,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国际交流。目前,在许多日本、美国的高校都开设了中国书法专业课。日本还形成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中国书法教学体系。
在国外学府的讲堂上
现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最早当推著名书画家、作家、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蒋彝,他是“可口可乐”英文名的中文翻译者。1938年,蒋彝在西方出版的英文版教学专著《中国书法》,以东方式的幽默,把书法讲得生动活泼。例如,中国人讲“字如其人”,蒋彝就把金农的怪字和怪脾气联系起来,把黄庭坚峭拔俊朗的字与黄自己的个性作比,把欧体的端庄俊朗与欧阳询本人一起讲等。在蒋彝的笔下,中国书法既是作者个性的体现。蒋彝以他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2007年《中国书法艺术》出版,该书是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分别以中、英文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之一。《中国书法艺术》由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主编,特邀美国著名汉学家、书画鉴定家方闻、白谦慎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撰写,可以说是当代国际书法的权威之作。
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最负盛名的当属一代才女张充和。从20世纪中期赴美国以后,她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张充和戏说她的美国学生把学中国书法当画画,但在‘画’中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书画鉴定家、同为耶鲁大学教授的傅申说,当年是他介绍学政治学专业的白谦慎去拜访张充和,最后白谦慎随张充和学了书法,成为名重一时的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