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32、粗不为重,细不为轻。
33、上上者得其上,学上者仅得其中,学中者得其下,学下者得其下下。
34、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35、字迹不宜太肥,太肥则俗,不应过瘦,过瘦则露骨,露骨则怒张。
36、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
37、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及刚。
38、劲如铁,软如棉,圆中规,方中矩。
39、篆、隶、楷“法多于意,行草“意多于法”。
40、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法。
41、书法亦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
42、理性派尚法,感性派尚情。
43、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
44、狂草不可临,书写者的情绪,情感你只可以感受,但却临不出来。
45、草书真书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而势未尽。
46、处处留得笔住,始免率直,转则暗过,……..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
47、空白少而神远,空多而神密。
48、以动利取势,以虚和取秘。
49、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贵涵不贵露。
50、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
51、以神遇不以目视,字虽止而神自行。
52、字无骨不能称之为书。
53、善笔者多骨,不善笔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
54、凡书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55、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
56、右军作草如真,作真如草。
57、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58、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
59、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60、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