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手指间距离不统一。尤其大拇指与食指、大拇指与小指之间的距离最大,其他手指间的距离则小。五个手指的方向不统一。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是向前触弦,大拇指则是向后触弦。两个截然不同的触弦方式会造成音Ⅱ向效果上的差异。手指粗细的不统一。如大拇指最粗,发出的声音最响:小指最细,发出的声音最弱。即每个手指触弦时所发出的音色和力度也各不相同。手指独立性的不统一。拇指、食指、中指是我们常用的手指,独立性较强,但是无名指,在其运动时依附性最强,前靠中指,后靠小指,对其的训练是最困难的。这四个不统一会造成轮指点子的不均匀,不清楚,也会影响轮指的快慢,还会造成轮指时手指触弦的力度不均匀,时响时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轮指不是凭借手指的惯性来做运动,必须加强对每个手指的控制及对每个手指独立性的训练。轮指初级阶段也是对手指独立性严格的训练过程。
轮指是弹挑发展变化的延续,它以四弹(右手食、中、无名、小指作弹)、一挑(拇指作挑)即四个手指食、中、无名、小指正向弹,拇指一次反向弹,共得五声,称之为一全轮。五个手指按这一规律顺序作循环性的、连续性的触弦发声,称之为长轮。它主要擅长表现优美、婉转、抒情的旋律。演奏时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和手腕基本与面板平行并成松状态:合理的手型是手指半握拳,虎口圆形,从而保持手的自然放松状态,这样有利于控制音色、音量的变化和各种指法的相互变换。轮指触弦的位置约在复手上方的3-4厘米处。五指的活动范围约在复手上方的6厘米处。这一位置弹出的音色通畅、圆润、明亮。另外对于初学者,拇指的训练是一个关键问题。拇指主要是依靠大关节来控制动作,它的触弦点在四指活动的上方,这样拇指进行挑时则比较自然,并且力度能得到很好的把握。五指的活动范围主要是根据五指的自然半握拳运动的距离,在演奏中,应防止上下移动,注意五指(四弹、一挑)的力度均匀。因四弹一挑的方向不同,其音色也难统一,所以只有以力度的均匀来弥补这一不足,力求达到力度适当、音色纯正的效果。轮指的训练要领和弹挑的训练要领基本是一样的,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轮指的均匀
由于每个人的手指的长短、粗细不一样,初学者的无名指和小指常常触弦无力一带而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名指与小指使用得较少,灵活性较差。因此要想避免一带而过,无节奏感,就必须重视无名指与小指的练习。同时五个手指的触弦点要尽量集中,力度要均衡,在食、中、无名、小指弹出时,应稍加向下的压力,触弦时要用指甲的顶端,拇指反方向挑时也同样要有向下运动的压力。这样五指才能做到力度比较均衡,使之发出的声音圆润有力,力度均匀音色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