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王登峰司长对“双减”政策做作了以下解读:“双减”其实是对体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双增”。诚然,“双减”以来,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得到了增加。
孩子学音乐,实际上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是孩子与父母协同合作的结果,而父母则通常陷入一个误区,不是全权“负责”孩子的学习,就是对于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当孩子学习遇到挫折不是埋怨就是手足无措。
家长们看看下面这五种情况是否很眼熟呢?自己曾经是否也这么做过?
1、经常换老师
诚然,遇到一个好老师比较困难,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刚开始不要盲目,最好选一个好一点的老师。
但是一旦选择好了,最好就不要经常换。当然如果是专业老师的问题,那么肯定需要换,但如果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家长想当然地想换换不同的老师试一下做一个比较,那么建议家长别做这样的考虑!

因为换一个老师,那么孩子有需要重新再来,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小方面又有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风格、流派的问题,所以不建议在孩子刚入门的时候就东窜一下西窜一下,根据调查,这种三五两天换老师的,绝对学不好音乐!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家长不要走极端,有的太随便,便宜的或者方便的就行,有的一定要名师。这都太极端!
首先不能贪图便宜,其次也不要迷信名师,名师不一定认真教你的孩子,也不一定出高徒!其实,好的老师不光自己有足够的学识和经验,能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爱心愿意全身心的为你的孩子付出才是最重要的。
2、使用最便宜的乐器
大家都知道,市场上最便宜的乐器,那并不是乐器,甚至玩具都不是,那就是商业上用来冲击市场的。劣质的乐器,音色不好,音高不准,对小孩的听力也有影响。所以,即便是刚开始学琴也一定要买一把好琴,不一定要买多贵的,适中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