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阅读的火爆,反映出公众对文化鉴赏和审美是有追求的,也体现出当下社会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徐楠认为,大众对文化有潜在兴趣,但目前很多专业内容难以普及,如果能在作品形式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做到好玩、有趣,是能够扩大受众面的。
文化产品重质量
净化自我 触动灵魂
夜幕降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韬奋书店总店里更热闹了,很多下班人群都爱到这里看书、买书。
3年前,这家书店升级成为全国首家24小时书店。度过曾经面临的实体书店危机后,如今它华丽变身,成为北京市著名文化地标。
“我们希望把书店打造成为北京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郝大超表示,书店如今不仅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还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举办百余场各类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活动,“人气可以说越来越旺”。
不仅是三联韬奋书店,每逢周末,北京的言几又、单向街、万圣书园等书店,都成为爱书人的聚集地,一些读书会等文化交流活动也在此举办。共同的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让不少人成为挚交。
“在碎片化阅读、娱乐化日趋严重的当下,我们必须要重视文化阅读的高品质。”杜嘉认为,精神文化产品的高品质与形式无关,但在内容上至少有两点要求。一是与国家、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应该是弘扬正能量的,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能够让读者追求不断实现自我提升的内容”。二是在文笔或创作方式上要能够引人深思,触动人的灵魂,促进读者真正领会其文化内涵和精髓。
他以《朗读者》为例说,该节目包括心灵类、哲理类、情感类等主题,朗读者台风扎实,有助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社会价值观展现给读者。
徐楠对此十分赞同。他认为,精神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体现为关注人的价值、呵护人的尊严、对美的表现和理解等。
“高品质文化阅读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和自我净化功能,真实面对人性和人生,让人们能看到千姿百态,找到打开自己的可能性。”徐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