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
1990:《妈妈》 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93年获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影评人奖
1993:《北京杂种》1993年瑞士卢卡诺电影节评审委员会奖
1994:《广场》(和段锦川合导,纪录片)1995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1995:《儿子》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的金虎奖
1996:《东宫西宫》阿根廷马格帕罗塔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
1997:《钉子户》日本HBF第3届“今日亚洲”录像纪录片大赛头奖
1999:《过年回家》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疯狂英语》(纪录片)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2000:《金星》(纪录片)
2003:《我爱你》
2003:《江姐》
2003:《绿茶》
2004:《看上去很美》
张元,满族,1963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妈妈》讲述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独立抚养大脑残疾儿子的年轻母亲的故事。儿子冬冬在六岁时患癫痫性痉挛,导致大脑损伤。从此,妈妈梁丹开始了艰辛的生活历程。她坚信冬冬的伤能被治好,并一次次试图唤醒沉睡中的儿子。她的努力给同事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她的追求者和前夫造成了很多不便。这是一个在平淡中演绎的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
1989年张元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后自筹资金开始了拍摄《妈妈》,这部被称为中国电影第六代的开山之作和陈凯歌的作为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一样具有非凡的影像意义和精神意义。这部片子在1990年未经官方许可的情况下便私自参加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评委会奖和公众大奖。此后影片一直被官方所禁。
1991年到1994年张元还拍过崔健的《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一块红布》、《最后一枪》等音乐电视,其风格诡异、表现手法前卫、极端,即使在今天看来它们依然像崔健的摇滚一样,具有强烈的反叛性和无可逾越性。
因为《妈妈》一片,张元得到了法国政府10万美元的奖励,然后他用这笔奖金拍了《北京杂种》。此片反映的是活跃在北京的一批摇滚艺术家的残酷的生存境况和萎靡不安的精神状态,由崔健、臧天朔、窦唯等出演,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摇滚电影。由于影片只涉及到摇滚事物的表象,使得本片文化精神底气不足,流于俗表。但在当时那种严峻、不安的创作氛围、环境来说,仅仅一个表象就足以让人欢呼雀跃。
1993年张元的《一地鸡毛》开机,因为《北京杂种》一片又私自参加日本东京电影节,引起官方的极大愤怒,上级主管部门发下“紧拍令”,所有影视机构不得与张元合作,同时电影制片厂撕毁出租灯光及摄影机的合同。关于这次“下马”事件的整个过程在张元的妻子宁岱的纪录片《停机》(原名是《关于一部被禁影片的讨论》)里有所记录。
《一地鸡毛》被迫停机之后,张元和段锦川合作拍摄了纪录片《广场》,一部被视为中国新纪录电影的代表作。此后张元又拍摄了《钉子户》、《疯狂英语》、《金星》几部纪录片。
1999年对张元来说是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他的《过年回家》获得了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从此获得了国际上的地位和认可。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张元第一部在国内获得公映的影片。从1989年毕业到1999年,漫长十年时间,终获导演“身份”,从地下浮出地面。
2003年,一年时间里,张元共拍摄了三部电影,看来张元在体制内拍片颇有些如鱼得水之势。不过三部电影里都倾注了大量商业元素(同时也保留了他一贯的艺术追求),但总体水准和锐气大不如从前,商业和艺术两手抓,两手都不硬。
2004年,张元开始了他的第九部电影,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的《看上去很美》。这是一部可以期待的电影,就像张元这个名字和这个人一样,十年后谁说不定就混出个大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