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曹操时代
在投身曹魏政权之前,说曹操忌惮司马懿,属于司马氏的自我溢美;但进入曹魏政权之后,司马懿和曹操就开始互有忌惮了。
曹操一代人杰,识人之能,可不是常人可比。司马懿再会伪装,再深藏不露,终归没有曹操老辣。曹操很快就发觉司马懿“有雄豪心”——野心,而且“鹰视狼顾”,是狼子野心之相,还把司马懿叫来亲自验试。
司马懿虽年轻,但老谋深算,非常人可比,一投身曹魏,就找好了保护伞——最有可能继承曹操权位的曹丕。
曹操的长子曹昂在公元197年战死;次子曹丕(公元187-226年)成为事实上的长子;曹操钟爱的少子曹冲十三岁夭折(公元208年);四子曹植(公元192-232年)文才出众,却缺乏政治才干。
因此司马懿选择了曹丕,与吴质、陈群、朱铄等人一同为曹丕争夺储君位出谋划策,被曹丕视为腹心,号为四友。
司马懿投身曹魏、也就是投靠曹丕三年后,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公元211年),奠定了曹操继承人的位置;公元216年曹操进位魏王后,曹丕正式成为太子。
因此当曹操告诫曹丕:司马懿不是人臣,日后会乱政,并且想予以处置时,曹丕全力佑护,保护了司马懿。司马懿也装得无比忠诚勤劳,夜以忘寝地操劳公务,就是非常细微的事也亲力亲为地去做,以消减曹操的猜忌。
曹操虽忌恶司马懿,但还不是很重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被司马懿的“伪装术”给骗了。
曹操时期,司马懿是小心翼翼,就像当初装全身不遂一般、像《军师联盟》里他的小乌龟“心猿意马”一般,畏首畏尾,不敢稍有异动。
隐忍了一十二年,公元220年正月,42岁的司马懿,终于熬走了66岁的曹操。
曹丕继承了大位,司马懿的时代来临了。
三、曹丕时代
曹丕好猜忌过于其父。司马懿利用曹丕在夺嗣过程中对兄弟的忌恨,打击曹氏宗族;又利用“九品中正制”等政策,压制曹操重用的庶族地主势力,引进和拉拢大士族门阀,逐渐控制政权,和《水浒传》中宋江招降纳叛、架空晁盖的手段颇为相类。
曹丕虽志大才疏,终是从军阀混战的腥风血雨中滚打出来的,知道军队是其政权的根基,因此再怎么信任和重用司马懿,也不让他握有军权,还是用曹氏宗亲来掌握军队。
司马懿再次展示出高超的“伪装术”,勤勤恳恳地为曹丕服务,当曹丕出征、委他以留守重任时一再表示谦退,终于在曹丕死前,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领兵五千,第一次把手伸进了军队。
曹丕时期,曹氏势力还很强大,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非常谨慎地结纳士族门阀,招收死士门客,积蓄力量,小心翼翼地插手军队。
有一种说法,曹丕登上皇位不到七年,公元226年5月,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司马懿是否推波助澜,史无明载,但以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可能不会不加以利用(可惜王导的讲述没有记载)。
48岁的司马懿,耗掉了40岁的曹丕。
四、曹叡时代
曹叡(公元204/205-239年),是曹丕的废后甄氏所生。
甄氏(公元183-221年)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公元204年八月曹军攻下邺城,被曹丕抢走。甄氏的美貌大概闻名遐迩,曹操自陈攻邺城就是为了抢得甄氏,只是被曹丕占了先;曹操另一个儿子曹植那篇更闻名遐迩的《洛神赋》,据说就是感念甄氏所写。
曹叡一继位就在军事上倚重司马懿:骠骑将军、大都督、大将军、太尉。重要战事,大多让司马懿挂帅。司马懿利用领军之机,排挤陷害曹氏亲信将领,安插自己的亲信,一步步侵吞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