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国学文化
清明时节
日期:2017/3/31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当年的“平坟”运动,是强制性的,凡坟主无后人留在本村的,就一律由公社平坟队直接处置。2000年11月,我返乡探母时,约远嫁在金坛的与我有青梅竹马之谊的寒素回村聚会,那时我与她已分别36载。她父亲在其出生的第二年就随新四军北撤,因新中国成立之初重组了家庭,所以再也没有回过故里。她母亲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带大,终因长年郁郁寡欢,于1962年夏不幸病逝。寒素的哥哥培元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后一直在上海任教。兄妹俩根本不知母亲的坟早在“四人帮”肆虐时就被平掉了。当寒素因我之约回到阔别的故乡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她母亲的坟地,在那儿磕几个响头,烧一点纸钱。当年生产大队、小队的干部已不在世,问了好多个乡亲,都不知其母遗骸的下落,连原坟址在哪儿都记不清了。我陪着她在田野里寻找了半天,也没个着落。她依着我的肩膀痛哭失声,几近晕厥……未料,前年春天,她的一位堂弟从常州回村来扫墓时,与我在去村公墓的路上相遇,是他告诉我,培元、寒素母亲的遗骸当年由他家代为保存,到上世纪70年末才埋到村公墓里了,土坟就筑在他们祖父母合葬墓的东侧。培元与我姐是发小,早年曾与我姐夫在县商业局共过事。于是我就让我姐把此偶得的重要信息转告了培元。去年早春,趁我与我姐都在老家,培元就专程从上海回村寻他母亲的坟来了。几十年不见的发小相聚,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尽完的情,忍不住几度老泪纵横。临走前,他托我在村上找匠人为他母亲修一个水泥墓,立一块墓碑。并说,等修墓工程一完,他就约妹妹寒素一起回村来“过清明”……
 

  只花了四天时间,我就完成了培元的嘱托,请工匠把他母亲的墓修好了,墓碑上镌刻的字还是我亲笔所题。当培元得悉后,就打电话告诉我姐姐,说他将与寒素一家于3月31日一起回村来,到其新修的母亲墓前祭拜。我得此消息时,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显示:3月31日有小到中雨。我想,也许正应了杜牧《清明》的诗意,村前通往公墓的小路上,就要多迎来两个铭记母恩的“欲断魂”的老乡亲了。
 

  未料,那天上午八九点钟,淅淅沥沥的春雨就停了,我便到村前的路口等候培元、寒素两家驾车回来。寒素一下她儿子开的轿车,见到我时甚感意外,说:“培元哥打电话给我时,只说我娘的坟地找到了,托村上人修了座新墓,约我回来过清明,没想到你也回来了。又有16年没见面了,早知你也回来过清明,我就该把给你做的一双棉鞋带回来了。”我说:“从我在老家盖了新楼之后,每年都回来过清明。你娘的坟也终于找到了,我们两家就可以年年在清明时节见面、聚会了。”
 

  寒素还告诉我,她昨晚想起她娘在世时母女相依为命的日子,一夜没睡好。天不亮就起来烧了八碗菜,小心翼翼分装进八只密封盒。到了她娘的墓前,她将八碗菜和一盘苹果一一供在窄幅的祭台上。香炉、烛台她也带来了。祭祀仪式就在墓地举行,等培元、寒素兄妹两家老少逐一跪拜之后,我和我老伴也虔诚地行了跪拜之礼……仪式既毕,我对寒素说:“没想到你要烧八碗菜回来供奉,怪我考虑不周,这墓碑前的祭台修得不够宽余。真是对不起!”寒素说:“要是你不回乡来过清明,就不会找到我娘的坟了。找不到我娘的坟,怕我们两家也不会有相聚的机会了。真是缘分啊!”是的,一个传统的清明节,融汇着多少终生难忘的尘世沧桑,串联起多少撼人魂魄的人间真情啊!
                                                                                                        来源:《中国艺术报》(编辑:贾岩)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