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l回到首页|加入收藏|
国学艺术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日期:2017/5/4 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点击:0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出了完璧归赵过程和渑池之会出现的紧张场面,秦王的威势充分映衬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冲突中,廉颇的“宣恶言”,蔺相如门客感到耻辱,正好映衬出了蔺相如的退让与宽容;而蔺相如的宽容又与廉颇豪爽坦率,勇于改过的品德交相辉映。另外,《项羽本纪》对“巨鹿之战”和“垓下之围”的描写,《范雎蔡泽列传》对范雎从魏逃秦的一系列场面描写,《刺客传》对荆轲刺秦王场面的描写,《淮阴侯列传》对井  5之战场面的描写,《魏其武安侯列传》对东庭辩论场面的描绘,都生动传神,对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起了很大作用。

 

三、通过个性化语言  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史记》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在“鸿门晏”中这一部分,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吾属今为之虏也,”这时拖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写范增,则使用很爽直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臣死且不避,斗酒安足辞”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表现为缓和。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时,贯于在问答中揭露问题,然后来商量对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羽乎?”在作者笔下的张良形象是有主见而有毫无急躁情绪。他描写刘邦笼络人,笼络项伯,在未见面时,“吾得兄事之”;既见面时,“约为婚姻”。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晏前称张良为“君”,“君安于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晏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非常妙的。

 

    《史记》大量使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征。如《张丞相列传》中写到:

    昌尝燕时入奏事,1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2高帝逐谋,骑周昌项,3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悼周昌。4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周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  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之知其不可。5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之不可奉诏。”注释:1、燕时:闲暇休息之时。2、还走:转身逃跑。3、项:脖子。4、悼:敬畏、惧怕。5、期:无义像口吃的声音。

 

    前面的一问一答,表现了高帝无赖的嘴脸和周昌的敢直敢言;后面的期期二字,把周昌情急口吃的说话情态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其语言也必然不同。《魏公子列传》中的人物正是如此。魏公子“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我岂有所失哉”一段话,表现了魏公子严于责己的品质;侯生“臣修身法行数十年,终不认监门固故而爱公子财”一句话,表现了他贫穷而洁身自好的美德;朱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来源:中华论坛网

0
【延伸阅读】
 
 
热点排行
 
焦点图文
 
忻州晋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 www.xzysjyw.com 2014-2026 备案号:晋ICP备13002475号-8
公司地址:忻州市建设北路 联系电话:13994138405 QQ咨询:627297315 电子邮箱:houjinming@163.com
技术支持:晋欣科技 在线QQ:8513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