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对《史记》的中肯评价,它道出了《史记》这一鸿篇巨制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其文学价值表现为:同其它文学名著一样,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一致——虽是写史却能引人渐入佳境、探奇揽胜、留恋往返、如沐春风。而《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试述。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准确深入地把握和对历史材料精心细致地选择。
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锐的思维,捕捉、挖掘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智勇双全、胸怀宽广”,廉颇“精忠报国、知错就改”,《项羽本记》中的项羽豪爽直率,才气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目光短浅,不善用人;《高祖本记》中的刘邦精明细致,能忍辱负重,知人善用,但阴险狡诈奸毒;《魏公子列传》中的信陵君仁而下士,不耻下交,谦恭有礼;《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制军简易。
作者司马迁在捕捉挖掘出人物性格特征之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精心细致地选择历史材料去表现突出人物的几件大事,有的却用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属于前者的如作者在《项羽本记》中集中笔墨,选择了关中起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等历史大事突出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和气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关廉颇蔺相如部分,作者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事,把蔺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兼谓之”的性格特征表现得鲜明突出,同时对廉颇知错就改的豪迈气概和磊落胸怀也给予了赞扬;《李将军列传》中对李广一生所历七十余战,作者详尽地评述了其中的三次(李广为上郡太守,率百骑追逐匈奴射雕者,突遇匈奴军设计逃脱的事;李广出雁门击匈奴,兵败被俘,飞身夺骑驰走之事;李广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定襄击匈奴,以四千人遭到匈奴右贤王四万骑的包围,他亲挽强弓射击匈奴副将,始终意气自如的事。)从而突出了李广勇敢机智、精于骑射、爱护士卒、制军简易、正直廉洁的特点。选择人物一生中有代表性的大事能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而选择与人物有关的小事琐事则能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真实。如《李将军列传》详叙了李广这一艺术形象。由此可见,《史记》的选材标准不是事件的大小,而是事件能否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作者在选择了材料之后是怎样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呢?司马迁采用了互见法。互见法在《史记》中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二是为了避祸;三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前两种情况与论题关系不大,这里就着重说明第三种情况即互见法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如写项羽为了突出他才气过人,豪爽直率的一面,对于他的一些过失和缺点,作者在《高祖本记》和《淮阴侯列传》中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在《项羽本记》中作了淡化处理甚至不提。这样,从本传看项羽思想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从《史记》全书来看,并没有为项羽“隐恶”,还了项羽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