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人们普遍关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对此,大家纷纷表达了就自己最热切的问题发出疑问。以下是主要几个问题及相关回答,借此将教育部领导关于《意见》发言精神的理解,分享给大家一下:
有家长问:
这次《意见》回应社会关切,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请问,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民办校计划内招生是怎么招?是不是计划外的就摇号?
答:首先为什么要将民办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
是因为全国有很多著名学校都在各地办理了分校,比如像某水中学,从2013年开始在云南省办了4所分校,在校生有1万多人;2014年在四川、安徽等省开办分校。到目前为止,某水中学在国内部分省市办有18所分校。而这些分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已经纳入了当地管理,有的还是在依托本部在管理,这样混乱的管理模式,往往造成每到招生季,有的提前半年抢跑,也会到其他地区掐尖,严重破坏了其他地区的平衡,而当地的教育部门没有权力进行管辖,所以导致当地学校招生越发艰难。比如:2017年某水一中因招生违规被当地教育厅进行处理,在这样大环境下,所以才会有了教育部出台将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进行统一管理这条政策。只有纳入了审批地管理,才方便对当地的民办校管理和监管,不然就会出现无人监管的情况。
关于与公办校同步招生,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在规定统一时间,公办和民办同步进行招生,谁也不允许提前抢跑。
打个比方,有两个运动员一起比赛,按照规则应该是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听到发令枪声才可以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一个运动员在发令枪还没有响起的时候,他就已经在1000米开外了,而后一个运动员,只能等裁判员的发令枪响起了才跑,结果肯定是抢跑的占了很大的优势,每次都是第一个到终点。
现实中,抢跑的都是民办校,他们先招生,等他们跑到了终点,公办校才开始起跑,所以公办校的生源大多数都是民办校掐尖之后剩下的。不是说公办不想好,也不是他们不想抢跑,实在是有一道无形的绳子,捆住了他们的手脚,让他们放不开手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没有生源的情况下,任你使出再大的劲,想要出成绩更是不容易,长此以往,对公办发展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