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住宅环境越来越好,出行更加方便。
但在这样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下,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刊登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3岁至6岁儿童的语言发育障碍发病率至少在4%至6%之间。在老岳讲感统数次举办的《爱的守望》感统评估公益行中,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值得警惕的是,儿童出现说话晚、自言自语、没有语言、发音不清、大舌头等语言发育障碍的现象,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到底怎样能够避免儿童出现语言发育问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接下来老岳给出的这三大原则,家长一定要死守,做到!
儿童语言学习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模仿,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语言训练师。
如果父母在家中长期“惜字如金”,一味撒手将孩子交由老人或者电视保姆来带养,孩子长期处于单向的、安静的环境,那么帮助儿童产生语言“原材料”的视听知觉信息就无法输入足够的刺激信息,大脑无法建立有效的脑神经回路,因此带来的后果便极有可能是孩子出现说话晚、发音不清晰等问题。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放下手机,给孩子深度、高质量的陪伴。和宝贝们多交流、多互动,一起读绘本讲故事,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原材料。
其次,不要让2岁以下的幼儿接触任何电子产品,2-5岁的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这一点,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已明确提出;
第三,带孩子多出门,让孩子和同龄玩伴进行玩耍,增加人际交流的经验。通过来回之间的沟通,孩子积累了足量的词汇,未来才不至于出现想说而不会说的“词穷”状况。
口腔肌肉的灵活度是孩子语言发展的硬件设施,如果孩子早期口腔触觉刺激和肌肉锻炼不足,大脑对口腔的控制缺乏“经验”,孩子就不会灵活运用各个发音器官。这里就有两个关键节点,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来顺利度过。
第一,是4-12个月宝宝的口腔敏感期,这个阶段宝宝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家长在保证安全和宝宝手部卫生的情况下,不要刻意阻止他吃手,或限制他进行其他的口腔探索活动,保证他在这个阶段获得足够的口腔触觉刺激;
第二,是在1.5岁至3岁的语言发展敏感期。不要给孩子过度喂流食和细软的食物,可以适当吃需要咀嚼的食物,锻炼孩子的口部肌肉力量。 另外,要谨记老岳说的“丰言丰语”,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不需要和他说话,这期间最需要家长和孩子频繁沟通,孩子才能不断从模仿中学会语言。
并且还要学会“装傻犯懒”,千万不要孩子一有动作,立马把他需要的东西送到身边,这份“默契”并不适合用在正在学习说话的孩子身上,要主动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东西。 人体是一部复杂的“机器”,所有的行为都需要依靠整体完整的感觉统合条件支持才能够正常表现。所以,感觉统合是人体发展的能力基础,感统失调会影响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感觉统合能力的依赖极强。
视听知觉输入不足,孩子没有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将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输出;前庭不足会影响孩子语言信息的过滤、传递、判断和解读,孩子可能会出现不理解语义的情况;触觉系统失调,就会由远端听觉来代偿,会造成儿童出现自言自语的表现。所以,如果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特别是中度以上的感统失调,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他的语言多半也不好。
事实上,存在语言障碍的孩子,十有八九感统能力发展都不足。所以,通过感统训练,提升孩子整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孩子的语言发展自然也会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