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对播音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播音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呼吸基本功,还要有灵活运用呼吸技巧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稿件需要。
那么播音时正确的呼吸方式是哪种,在播音过程中如何将气息进行无缝转换,有哪些偷气换气技巧呢?
这是一种全面调动胸、膈、腹参与运动的呼吸方式,它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吸气量,而且便于控制。实践证明,运用这种呼吸方式能有效地减轻声带的负担,使声音色彩富于变化,增加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魅力。 播音员的呼气状态与日常的呼气状态有明显的区别,日常生活中吸气后随即自然呼出,而播音员在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能够自如地控制,呼气时用上腹部往上提的感觉把气带上来,要感到胸部、两肋、上腹部都在柔韧有力地帮助推动气息。 为了使气息有力度、有节制地慢慢呼出,原则是呼气时保持吸气的感觉,胸廓、两肋以及上腹部要轻轻地挺住,而不要使刚吸进来的气马上都撤出去。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控制已经处在收缩中的吸气肌肉群。两肋及横膈不要马上收缩,以便维持胸廓的扩大。注意两肋的扩张感,两肋一松,腹肌无力,气马上就呼尽了。同时后颈挺起,解放喉部,软腭用力提起,打开槽牙,下巴放松。要控制呼气量,呼气量过大,气息便保持不住,很快就会耗尽,且由于声带受到强气流的冲击易产生疲劳感,声音不能持久,播出的稿件生硬。如果呼气量过小,就会把气压住,使气流不能流畅的呼出,声音不响亮,播稿时就会显得感情不饱满,态度不积极。 播音中强调以情运气,气随情动。就是说对于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认识准确了,还要使思想感情随之运动起来,只有真正地动起来了,才可能气随情动,才能动得自如。播音中如果总是用冷眼旁观的态度对待稿件,无动于衷,即使嗓音条件再好,呼吸再通畅,基本功再扎实,播出来的东西,也是平平淡淡,毫无味道。所以,调动思想感情的运动至关重要,只有思想感情动起来了,有了强烈的播讲愿望,呼吸才能自如地变化,语言也会富有色彩。 播音员在播送具体稿件的时候,要能轻松自如地表达长短、繁简不同的句型和深度不同的稿件,为此,必须学会多种不同的呼吸(换气)方法。在话筒前比较常见和多用的呼吸(换气)方法有如下几种:1.偷气,当句子较长,意思不能中断,不允许中间停顿换气时就得偷气。偷气吸得少,动作要快而且小,不能让听众感觉出来,即快而不露换气。一般在一个句子完了之后,可以换口气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也给听众一个喘息和思考的时间。一般来说换气比偷气时间稍长。
2.补气,句子比较长,中间有逗号等标点,或感情要转入高潮,为了表达更激昂的感情,积蓄力量,中间要补气。这个动作和时间比换气要快、要短,比偷气又慢些、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