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教材成最大问题
虽然书法课的教学形式比较多元,但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学校书法课程效果仍不理想,一位学生对记者坦言,有时候书法课的时间会用来上其他科目的课程。
虽然教育部下发了普及书法教育的指导纲要,但各学校书法课程师资不足,甚至没有书法教师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既要落实教育部要求,又要面对缺乏师资的现实,一些学校采取了变通方法。比如专业出身的书法教师少之又少,不少学校会挑选具有一定的书法学习基础、字写得比较好的其他科目教师担任书法老师。
当前,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大部分高校即使开设此专业也仅招收少量学生,重点是培养硕士、博士。而高层次的书法人才一般会选择研究机构、出版社等工作单位,或依托艺术机构专职从事书法研究、创作。能够从事书法教学的人群少之又少。而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书法教育可谓刚刚起步,作为新添加的“副科”,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对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双方选择意识上的偏差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缺乏专业书法人才的现状。“实际上对于书法这一门艺术来说,社会上写得好的人并不少,其中能将书法讲得出彩的人也不少,但多少都受制于一些硬性条件的限制而未能进入学校。”北京二中书法教师魏然说。
“如果是请不懂书法的人去教授这门课,反而有可能会把孩子带入歧途。因此,现在书法老师也需要一定标准的考核制度,设立一个类似上岗证的硬性条件。” 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强建议,学校一方面可以考虑请相关机构专业的书法人员在短期内对校内非专业的书法老师进行集训,传授其基本的书法教学技能,以暂缓学校师资紧张的状况;而长远看,教育部门也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吸引专业人士参与这项工作,使学校的书法教学更为系统和专业化。据介绍,中国书法家协会现已在全国命名40多所“兰亭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书法教学搞得比较好的,中国书协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对学校的书法教学进行专业扶持。
中小学书法课程教材不够统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书法教育政策出台后,很多人争着吃这块蛋糕,现在全国已经有十几个地方开始编写书法教材,但很多人是希望借此进入市场,水平并不是很高。”李强说。据了解,现在市面上使用较多的是由欧阳中石担任顾问、刘守安等主编的华文出版社版的书法教材,以及由苏士澍主编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书法教材。但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讲解,人大附小的书法教师董立昌介绍,该校现在使用的是学校自己编纂的教材,教学手法也很不同,有从颜体入手的,还有从欧体、赵体入手的,不一而足。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