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观察
书法学习要学会观察。要学会用眼去看,只有眼界高了,看的才能更远。其实美就在你的身边,关键是你看到了没有。如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出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壶的蒸汽把盖子顶起来,就发明了蒸汽机。当我们观察到天,就会被蓝天、白云所吸引,就会想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观察到地,就会被麦田、微风所吸引,会想到“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吹动下,翻起层层波浪”;观察到了小溪,就会被鱼儿、水声所吸引,会想到“清澈的小溪,弹奏出优美的“琴声”,在这优美的“琴声”中,鱼儿欢快地在中水中穿梭”。这是多么富有诗意啊!多么美好啊!这一切都是观察的结果。
在书法学习中,我们面对的是字帖、作品,在学习中不难发现,今天临帖时观察到了一种美,明天临帖又发现了另一种美,只要认真观察,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经常出现的。有了观察就有了发现,有了进步。只有不停地观察,不停地发现,才能不停地进步。同时,我们的观察是有层次的、是立体的,站的高度不同、位置不同、学识不同、修养不同等等,通过观察得到的美感也不同。正是这些不同,观察到的美也是不同的,有的观察到的是外在的美,有的观察到的是内在的美。不管怎样,只有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索,美才会不断地被发现;只有这样不断地吸引、不断地刺激,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才会有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进步。
还有一种现象,在临帖、学习中,在不断地追求、进步中,也常常会出现“停滞”、学习没有长进的现象,出现苦闷、懊恼,有“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在此时有的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忠贞不逾,爱她个死去活来。有的相反,不行就“跳槽”,“移情”、寻找新欢,以求新的刺激。这样的选择,很难说是对还是错。究其原因,就是发现自已寻找不到美的东西和新的追求了,因此才移情别恋。我认为一件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它的美是在各个方面的,它可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再发现新的美,我认为这可能是眼界跟不上了,思想落后了,解决的办法是应该马上去“充电”。我们知道书法的后盾是文化,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眼界跟着也就提高了。只有眼界高了,像“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水蒸汽把水壶盖子顶起来”这样的小事情也能做出大文章来。
三、学会欣赏
书法学习要学会欣赏。欣赏什么?欣赏自然、欣赏艺术。自然是什么?是自然天成的美,是艺术。艺术是什么?真正的艺术又是自然的。欣赏那山、那水、那花、那鸟;欣赏那书法、绘画、诗歌、文章。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在一起。在名山大川中我们看到亭台、楼阁、园林、庙宇是那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是自然和人文完美的结合。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美啊!自古以来那些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同时又陶冶了心灵,又创造出新的艺术。如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在欣赏庐山时,被那美丽风景所陶醉,灵感突发,写下那不朽的名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个采莲女长的美啊和芙蓉一样,衣裙的颜色和荷叶一样,听到优美的歌声才知道美女的到来,这真是一张没法画的美女图。妙!妙!耐人寻味,被世人传诵。
在书法学习中也要学会欣赏,欣赏王羲之阴柔的美,刚直的线条,优美的结构;欣赏欧阳询险峻的美,保留隶书的风韵,俏丽姿态;欣赏颜真卿豪放的美,博大的胸怀,气魄宏伟;欣赏王宠空灵的美,纯净中透出一股庙堂气;欣赏康有为野逸的美,线条枯滕,显露出书法的原始美。还要欣赏书法的用笔美、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趣味美、简的美、繁的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