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07月21日 来源:互联网
在水粉静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譬如色调、明暗、造型、空间等等)对它的形成能产生重大作用,其中以色调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作品档次的高低。因而,在水粉画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色调教学对提高整个水粉专业教学有着关键性作用。以下是对色调在水粉静物教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阐述,并借此抛砖引玉。
一、色调的概念。顾名思义“色”是指颜色,“调”是指调子,概括而言就是指颜色所形成的调子。在水粉静物作品里它是指各物体之间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倾向,专业术语里经常说的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还可以具体的有所指: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绿色调……
二、色调的形成。色彩调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仅光线对色调形成发挥的作用很大,就连物体本身固有色和物体受环境影响的条件色对色调的形成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我们发现在水粉静物作品中它的形成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引导学生正确的区分和把握画面色调的形成:
1、学会整体的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迅速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这种基本色调通常体现在画面主体物和主要衬布上,而不是次要物体和一些不相干的物体。主体物和主要衬布它们色彩强弱的对比,对色调的形成在水粉静物作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反之,次要物体则是从属地位,它们中的任何一块色彩都要从属于画面色调,不能偏于这种整体的色彩倾向。
2、进一步理解画面色调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去找物体间的色彩联系,去思考任何一种色彩的产生都是有其重要依据的,没有依据的色彩是不可能出现在画面上的,也不可能形成色调。
3、学生对色调形成的认识既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在这个感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的多看色彩,多看不同的色彩,让他们懂得画色彩是画不同的色彩,而不是画单色;在这个理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自觉分析色彩的形成,分析色彩关系的产生,分析色调的统一性。
三、特殊技法对色调形成的作用。湿画法、点画法……对形成特别而优美的色调也会有重要作用。读过宫六朝的水粉作品,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湿画法的运用是如此的大气,很多物体包括衬布在内是非常的浑厚、生动,这种浑厚、生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形成的色调也是非常的统一、亮丽。同样点画法对色调的形成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翻翻历年中央美院的优秀考卷我们会发现,点画法运用的非常的好。那一点一点色彩斑斓的色点像交响乐一样组成了非常精妙的色调,让人陶醉、让人回味,其乐无穷。
综上所述,色调是优美的、是震撼人心的、是感人的、是潜移默化的,它在水粉静物中能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它的形成是因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什么是干画法?
干画法完全不同于湿画,法干画法是指在干底子上着色。由于在干底子上着色常用分层着色,故亦称分层着色法。平涂、干后重叠、并置、点彩、枯笔等都可列入这类画法,其特点是:步骤稳当,便于控制水分。
平涂:平涂在水彩画着色中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它是为表现物象单纯和平展的效果、采用均匀的颜色来描绘,基本看不见笔触的纹理,各色块之间界线分明,一般不利用水分将颜色渗化。在作大面积平涂时,可以有色彩的逐渐变化。采用此法描绘部分画面,借以表现平面光度变化不大、体面清晰、明暗色彩对比强烈的物象。
干后重叠:是干画法的主要着色方法。它利用水彩画透明色的特点,在干底子上通过层层加色来描绘对象。它的优点是:色彩丰富厚重,便于水分控制和不受着色时间限制,明暗关系容易准确。但须注意重叠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画面琐碎、呆板或脏污等毛病。
并置:多色块分别描绘,使物象轮廓清晰、形体明确、明暗显著、色彩清新明快、单纯简练,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各部分色彩差别大的对象。但着色时须周密计划和安排,一气呵成,做到笔法生动、色彩准确,形体概括简练、水色充沛。
点彩:点彩可分干后重叠点彩和并列点彩两种。干后重叠点彩是指用色点或小色块来描绘对象的方法,一般都用在干底画上,作画面的部分描绘。使用时要按形体结构点画,用笔要概括,用水要饱和,而且要注意把握整体,以免画面花乱。致于并列点彩是画者根据色彩原理,用几个基本颜色采取色彩分割并列的手法来点画对象,通过视觉调配来获得对象的色彩效果,使画面色彩饱和、响亮,具有色彩光感,比较适合表现光色明快、气氛朦胧的物象。既可以部分使用,也可用作整幅绘制。枯笔:它一般用水较少,以干、枯松、沙的笔触来描绘对象。此种方法可强化物体质量和肌理,与其他画法结合使用,可以形成对比和衬托,起到强化形体、增强画面质地对比的效果。一般用来表现干枯、粗糙、杂乱的物象。但使用时要多注意整体关系和总体气势,不宜使用太多,否则会显得画面干涩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