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国的历史典故甚至是神话故事都具有非常大的可“舞”性和题材可取性,以女性题材创作的舞剧也不少,如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昭君出塞》,海南省歌的《秋菊传奇》、北京舞蹈学院的《唐婉》等。女性的故事其实也是创作中给定的前提,而且在这部芭蕾舞剧的介绍里,编导往其加上了“民族”的头衔,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形式上,这部舞剧属于现代芭蕾。在服饰的款式上,似乎没有很明确的民族符号意义,材料上和质感上属于江南水乡风韵,不过这也确实是一个中国故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严格意义上说,芭蕾是属于外来物,但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编舞与舞者。其实在外国友人的眼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故事、风景等,都是他们羡慕的,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很显然芭蕾舞剧《西施》是在讲一个中国故事,舍身救国。这中国故事里面蕴含着民族精神,民族气度,将其冠上“民族”二字,一点儿也不为过。

此外,令笔者较为惊喜的是恰到好处地采用了西方著名作曲家的经典音乐:德彪西《水中倒影》缓慢、悠长,营造了一个水汽朦胧、山水柔美的江南印象;柴可夫斯基四、五、六交响曲紧张、有力,体现了吴国与越国战争的激烈,也将剧中几个人物悲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